组织单位介绍
广州市慈善会
广州市慈善会成立于1994年6月,是由社会各界热心慈善事业的团体或个人志愿组成的依法登记的公益性社会团体。一直以来坚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恪守“扶贫济困、见难相助”的宗旨,积极倡导慈善意识,努力开拓慈善服务领域,多方筹集慈善资金。近年更建成全流程透明化慈善信息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慈善渠道,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21年来,共募集捐款24.6亿元,支出捐款21.7亿元。获得“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南粤慈善奖” 、“2014年度广州市卓越社会组织” 、“广州市5A等级社会组织”等称号。
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
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成立于2001年5月,是由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志愿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帮扶弱势群体及其他有需要的个人,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共建和谐社会为宗旨。番禺区慈善会自成立以来,在番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下,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为番禺区的困难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在调动社会资源、调节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州市番禺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广州市番禺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于2014年2月11日成立,在区民政局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旨在进一步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给广大社会组织搭建联系交流平台,促进我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现有会员单位约200家,涵盖我区经济、教育、文化、科研、慈善、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优秀社会组织,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大联盟”、“大家庭”。
评审规则
一、10个入围决赛的项目按抽签顺序逐一上台进行现场陈述,向评委和现场观众介绍项目(5分钟),并回答专家评委问题(3分钟),专家根据项目申报书和现场展示进行评分,并现场举牌亮分。
二、10个项目展示完后,大众评审团通过上台给各自心仪的项目贴点赞票的方式投票,每人只能投一票。
三、每个专家评分满分100分,共设10个专家,满分为100分,大众评委每票1分,共设50个评委,满分为50分。项目最终得分由专家评委平均分+大众评委分数累加构成。
四、如果最后得分出现同分情况,以大众评委得分高者胜出;若大众评审得分相同,则以专家评审得分高者胜出;如果大众评审、专家评分均一致,则交由专家评委商议决定。
五、根据上述规则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五等奖各1名,其余为组织奖。
项目简介
一等奖
项目名称:2015年启明星夏令营——“知行合一,感恩成长”
实施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明月关助服务中心
本次“知行合一,感恩成长”夏令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策划开展系列感恩课程的学习与体验活动,让外来务工子女们学会体会和理解父母所作所为中传达的亲恩,并学会对自己的父母表达感恩之情,从而进一步解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误解或感恩行为终止等问题。
广州市番禺区明月关助服务中心希望能通过本次“知行合一,感恩成长”夏令营项目让暑假来穗探亲的留守儿童们有一个快乐且有意义的暑期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项目对象:在番禺辖区内务工的非番禺户籍人员的子女(优先考虑与父母分隔异地的留守儿童),年龄在9~16岁。
项目规模:招生30~50人。
项目特色:多方合作,共同促进服务对象收获。
安全和快乐+勇气和信心+沟通和交流 + 爱和感恩。运用优势视角:挖掘基地残障学员的优势并将其合理运用;如:经验分享,感恩励志讲座;丝网花制作等都可以由基地学员完成,进一步鼓励孩子们感恩成长。
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了当代大学生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增加了教育和生活的感情,把当代大学生充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使孩子们对大学生活更了解,也使大学生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早日接触社会,树立参与公益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并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交流、体验志愿服务并从中成长。志愿服务活动展示当代大学生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一面,以此与外来务工子女进行交流,和孩子们交朋友、做伙伴,倾听他们的诉说、心声和愿望,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等奖
项目名称:“候鸟”回家——番禺外来儿童融城计划
实施单位:广州市同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外来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群体,其未成年却远离家乡,生活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对所生活的城市充满陌生感,因此存在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广州市同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特举办“候鸟”回家——番禺外来儿童融城计划项目,旨在通过朋辈共融、风俗交流、家庭交换、亲子活动、社区融入等计划重点协助“小候鸟”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家庭融入及风俗了解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候鸟”健康成长和发展,更好融入番禺。
服务目标:通过朋辈共融、风俗交流、家庭交换、亲子活动、社区融入等计划重点协助“小候鸟”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家庭融入及风俗了解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候鸟”健康成长和发展,更好融入番禺。
直接受益人群:30名外来儿童及10名本土儿童。
间接受益人群:外来工家庭及本土家庭。
三等奖
项目名称:“与爱同行,快乐一夏”
实施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荣达幼教集团富豪幼儿学校
“与爱同行,快乐一夏”项目的举办单位是广州市番禺区荣达幼教集团富豪幼儿学校。如今,越来越多的异地务工子女随着他们的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由于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等因素,还有生活的重压和学业的挫折,使许多异地务工子女过早地告别了童年的欢乐时光,经常处于动荡、紧张、困惑与迷茫之中,进而使他们在安全和教育问题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广州市番禺区荣达幼教集团富豪幼儿学校特举办“与爱同行,快乐一夏”项目活动,让异地务工子女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到更多安全防范知识,减少暑期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亲子活动为异地务工家庭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亲子间的感情。
活动目的:为减少暑期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作为对城市建设者们得回报。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让他们在城市里也能感受到一份温暖。让幼小的心灵懂得爱与感恩。让我们用所学知识和力所能及的行为回报社会。让他们过个充实的、有收获的、快乐的暑假,同时也让父母们减少担心,这就是本次暑期实践的最大目的。
活动对象:30名外来工子女(10~16岁)
活动内容及形式:在为期20天的暑期夏令营中,针对当前国家时事政策和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一系列既有益于身心发展,又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需求的活动。特色活动如下:安全防灾集训营、浓浓亲情爱之家、连心之音——我想对你说“爱你”、生活光影——父母的一天,丰富课程益身心——益智时光:棋类活动、艺术时光:数码钢琴、运动时光:快乐篮球。
四等奖
项目名称:爱,并不遥远 展翅南村——“小候鸟”暑期成长计划
实施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南村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2014年暑假,南村镇针对“小候鸟”的问题成功开展第一期暑期成长计划,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此,南村镇将在第一期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举办2015展翅南村—“小候鸟”暑期成长计划(第二期)。
服务的核心:通过暑期服务,打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和疏离,有一个好的开始,并让这个好的开始延续到孩子回归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活动目的:通过为南村镇的“小候鸟”提供暑期系列服务,结合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服务使命,以日托的形式,帮助“小候鸟”及其家庭弥补亲情的缺矢为目的,从而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效地防止因留守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此减轻甚至是消除“小候鸟”父母因和“小候鸟”分居两地而引起的担忧与焦虑,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南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目标:联合南村镇商会、慈善会、企业代表、志愿者,组成慰问团,深入外来工留守家乡子女的学习、生活地进行爱心传递活动,表达广州广爱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其的关注和关爱之情。同时在活动中了解“小候鸟”暑期服务需求情况,让“小候鸟”暑期服务开展更接地气。通过暑期“小候鸟”夏令营活动,打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和疏离,建立亲密关系。
整合社区资源,发动义工力量,让南村本地家庭子女与外来工家庭留守子女建立的学子结对,相互体验和交流生活与学习,打破地域的差异,搭建异地学子共同成长的沟通平台。
受益人群分析
“小候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采取全日托的服务形式,为“小候鸟”提供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之外,为其与家长缩小因为分居两地产生而产生的隔阂,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建立亲密关系。
“小候鸟”家庭:其对子女的关爱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他们认为努力工作给孩子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就足够了。但这种简单的物质关爱,却难以培养出孩子健康的心理。通过社工的专业服务,让“小候鸟”家庭重视“小候鸟”的问题,意识到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严重性,并且反思自己在家庭角色中的定位从而去改变现在的沟通模式。
五等奖
项目名称:“新羊仔”学步——外来工子女本地融入项目
实施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石碁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组织本地青少年义工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结对外出参观游玩和开展学习传统乞巧手艺制作等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游玩、学习中加深对番禺的正向感受,领略番禺的风景、文化和人情魅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来工子女们的独立出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番禺生活,本次活动还包括组织外来工子女们进行日常生活使用粤语和出行搭乘交通工具的学习,让他们在美丽好客的羊城成为健康、快乐的“新羊仔”!
服务对象:7~14岁在外地(原家乡)学习生活、暑假在石碁镇生活居住的孩子;父母在石碁镇工作满两年或以上(需由工作单位出具工作年限证明),低收入家庭优先。
服务内容:感受番禺魅力。组织本地青少年义工与留守儿童结对,由社工带领到进行外出游玩、拍照,领略番禺区风景、文化魅力。
由社区居民传授留守儿童乞巧文化手工艺品制作方法,制作一个作品作为纪念品,感受番禺人情魅力;增加他们对番禺的正向感受。
出行能力培养。由社工组织留守儿童进行日常生活使用粤语和出行搭乘公交、地铁路线查询与搭乘方法,提高其独立出行能力,适应番禺生活。
发表日期:2015/7/10 8:44:00